傣历

【词语】傣历

【拼音】dǎi lì 
【注音】ㄉㄞˇ ㄌㄧˋ



词语解释

  1. 中国傣族地区所用的一种阴阳历。创立于638年。该历年长为36525875日,月长为29530583日。平年十二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十三个月(38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法。闰月固定在九月,称后九月。所用二十四节气与农历相同。采用干支纪日、纪年和十二生肖法。

    网络解释

    1. 傣历
      1. 傣历有“大傣历”与“小傣历”之分,但基本规则没有区别,都与汉朝太初历、骠历有关。
      2. 傣族最早使用的历法已无从考证。但据史料记载,傣族最早的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归附汉朝后,傣族便开始接受汉朝的太初历,逐渐将太初历融入到自己的生产与生活中、并当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之后,“勐达光”南面的骠人还通过傣族接受了太初历。
      3. 公元7世纪,骠人在太初历的基础上吸收印度历法一些特点形成骠历。公元9世纪时,骠国被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攻陷,溃散的骠人与吐蕃高原南下的氐羌系族群逐渐融合成缅族。公元16世纪中期,继承骠人文化的缅族东吁王国相继征服傣族各大小邦国,骠历在傣族地区得到普及。
      4. 公元1966年,掸邦(缅甸联邦加盟邦之一)的上层人士将当时掸族与缅族共同使用的骠历改革后定为掸邦标准历法;掸邦主体民族为掸族,掸族即傣族、自诩“大傣”,掸邦标准历因此也称作“大傣历”,与缅族共同使用的骠历则被贬称为“小傣历”。之后,缅甸各地掸族也将自己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公元20世纪末,同属“大傣”一脉的中国滇西傣族、印度东北阿萨姆族也把自己使用的历法调整为掸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