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士

【词语】公士

【拼音】gōng shì 
【注音】ㄍㄨㄙ ㄕㄧˋ



词语解释

  1. 1.在官之士;公家之士。2.公正之士。3.武功爵名。战国时秦商鞅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汉同秦制。后代亦或沿用。4.复姓。汉有公士不害。见《通志.氏族四》。

    外语翻译

    • 德语:Gongshi (Eig, Fam)​

    国语词典

    1. 秦制爵位名称,用来赏赐有功劳的人。汉代承袭之,北宋也曾采用秦制,赏赐人民爵 位称为「公士」。
      1. 卿、大夫、士的孩子。
        1. 《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 ,必与公士为宾也。」
      2. 公平正直的士人。
        1. 《荀子.不苟》:「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

      网络解释

      1. 公士
        1. 公士,汉语词语,意思是官之士,公家之士;公正之士。也是一个爵位名。
        2. 在爵位名中,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一级,即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须服役,仅身份略优于无爵之人。《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可享有岁俸约五十石,同时另有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