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词语】知行合一

【拼音】zhī xíng hé yī 
【注音】ㄓㄧ ㄒㄧㄥˊ ㄏㄜˊ ㄧ
【近义】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知易行难 心口如一 



词语解释

  1. 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国语词典

    1. 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学说。指知与行是一事而非两截,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网络解释

      1. 知行合一 (科学实践理论)
        1.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